新闻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年度工作会议

时间:2025-03-16     浏览量:      作者: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2025年3月11日上午,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李国江院长主持会议并作主旨讲话,研究院全体教职员工参会。会议以“聚焦科研创新、深化科研育人融合”为主线,立足国际视野,锚定产业前沿,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议伊始,唐玉娇副院长指出:2024年,研究院以“科研立院、人才强院”为核心理念,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1. 学科体系优化升级:全年研究院顺利完成食品营养等五大专业领域共计306学时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科研攻关成果丰硕:全年共申报46项课题,获批13项,共完成3项课题结项,团队悉心指导学生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6篇,其中包括2篇英文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以及3篇省级论文。在专利研发上,成功提交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鹿胶加工的均匀搅拌装置》申请,目前该专利已被受理;同时,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鹿心肽的制备方法》的申请工作也顺利完成。其中唐玉娇老师获得长春科技学院第三届十育人——科研育人标兵称号,刘畅老师获评“2024年度优秀教师”。此外,唐玉娇老师带领团队在梅花鹿功能性食品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突破,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3. 国际交流纵深推进:研究院与韩国建国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实验,在梅花鹿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升了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直面发展痛点,李国江院长指出:

1. 科研管理亟待强化:部分课题进展滞后,存在“重立项、轻推进”现象,阶段性成果汇报不及时;

2. 团队活力有待激发:实验室日常管理与假期科研连续性不足,部分成员主观能动性需进一步提升;

3. 成果转化效率不足:产学研协同机制尚未完全贯通,部分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最后李国江院长强调:“科研无坦途,问题即机遇。唯有正视短板,方能行稳致远。”

2025年,研究院将以“立德树人、产业报国”为宗旨,围绕三大战略方向精准发力:1. 强基固本:夯实科研与育人双主线。课题结项攻坚:现有科研课题高质量完成,课程思政全覆盖:将“科研报国”“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强化学生使命担当;论文质量再提升:长春科技学院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水平论文发表,力争发表总量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

2. 产业破局:聚焦鹿产业链创新发展。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鹿茸深加工、鹿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突破技术瓶颈;中期学习会统筹:每季度召开技术研讨会,加快促进交流学习。

3. 机制创新:激活团队内生动力。工作计划制度化:建立季度技术研讨机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经验共享与协同创新。

4.安全责任网格化: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实验室管理与安全。

李国江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科研全过程,着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摒弃“等靠要”思想,以务实精神推动科研课题落地见效;三是服务乡村振兴,依托双阳鹿科技小院,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外,李国江院长强调,配合长春科技学院审核评估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评估内容涵盖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全院上下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短板,精准施策、持续改进,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年度工作会议圆满落幕,标志着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携手共进、共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一定能够在动物科学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